“头号红颜杀手”“女性第一癌症杀手”“城市女性第一杀手”乃至“女性疾病第一杀手”……这些关于乳腺癌的称呼都不绝于耳。乳腺癌在中国确有个“第一”:是中国女性中发病率第一的癌症,并且连年增长。不过,发病率并不等于死亡率。根据《201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乳腺癌位于肺癌、胃癌、结肠癌等癌症之后,在中国女性癌症死亡构成比中占第五位。 并且,相对其它一些发病率高的癌症,乳腺癌的5年存活率要高得多。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在《国际癌症》上发布的数据,乳腺癌在中国的5年存活率是73%,比起肺癌的16.1%要好多了。…[详细] 全世界,乳腺癌的发病率都是在中老年女性中高,在年轻女性中低。根据去年在权威医学《柳叶刀》上发表的《中国乳腺癌现状》一文,中国乳腺癌发病的中位年龄是48-50岁。尽管这一年龄要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提早了10岁左右,但确实属于中老年阶段。该文的作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回应了“乳腺癌的发病是否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一问题。他说:“中国乳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与以前相比,实际上是后移了。20年前,中位发病年龄约40岁,现在是50岁。”此外,来自上海和的数据显示了乳腺癌的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5-55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74岁之间。…[详细] 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的确在这些年来呈现出大幅上升的势头,尤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甚。《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这篇论文提到,各地女性乳腺癌1988—2007年粗发病率增长了1.2-2.8倍,而上海自1973年以来的乳腺癌发病率要高于同期的美国白人和亚裔。 乳腺癌是典型的“富贵病”,在欧美国家高发,在一些贫穷国家发病率很低。这和生活习惯、生育模式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月经初潮早发、绝经期延迟、高龄初产等是几种最重要的乳腺癌高危因素。相反,母乳喂养是性因素。大学流行病学家和癌症专家Tim Key博士认为:“非洲一些地方乳腺癌发病率低,因为当地女性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生儿育女,一生会生育多个孩子并且对其进行长时间母乳喂养。”《中国乳腺癌现状》一文亦提到,在中国,多次生育的妇女在绝经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较低。此外,肥胖也被认为是中国妇女在绝经后罹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一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中 BMI(即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通常用这一指数来衡量是否超重、肥胖)大于等于24的人患有乳腺癌的风险相比于BMI小于24的人增加了4倍。 这些年来中国妇女的生活、生育模式有了太大的改变了。未来更加值得。这些变化有的是被动的,比如,越来越多的“一胎妇女”进入中老年。有的是主动的,如目前阶段,许多中国妇女自愿推迟生育乃至选择不生孩子。同时,肥胖率高也令人担心,目前的资料是,中国中青年男性比同辈妇女胖,但是老年又反了过来,妇女的肥胖率高升。…[详细] 前文提到过,乳腺癌在中国的5年存活率是73%,看起来,这个数字表现得并不错。不过,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起来逊色多了。根据前文提到的《国际癌症研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美国是90%,是89%,欧洲是82%。到底这些发达国家有什么乳腺癌防治秘诀呢?答案是筛查。乳腺癌发现得越早,存活率越高。那到底怎么筛查呢?不是靠手摸,主要是用X光来检查。乳腺X光检查(即乳腺钼靶检查)可以在乳腺癌患者还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之时,就能准确地检测到病灶。美国疾控中心的资料显示,有时候,该项检查能够在肿瘤被察觉到的三年前检测出病灶来。 乳腺X光检查对中老年女性效果好。而该群体也是罹患乳腺癌的主体。因此,在美英等国,公共卫生政策都在致力于普及公益性质的对5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X光检查。目前看来卓有成效。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资料,从2001年到2010年,尽管美国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大体没什么变化,但是死亡率有了显著的下降。这和中国的情况大相径庭。《中国乳腺癌现状》里提到,一项商业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乳腺癌病人被诊断为晚期。相反,在美国60%的女性呈现出的是局限性的Ⅰ期和Ⅱ期,33%的是局部Ⅲ期,仅有5%的人是Ⅳ期。…[详细] 乳腺X光检查的成本比较高,一个人一次大概需要花费200元人民币左右。而每一到两年得做一次。所以,到底中国需不需要把它作为一项公共卫生政策来执行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医学话题。公共卫生政策是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在欧美地区,乳腺癌发病率本身很高,所以筛查的利益大。而中国目前的发病率要比欧美低,可又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这正是纠结所在。 黄菊 内幕 目前仅有少数的小规模的乳腺癌普查。一项实验是在上海闵行区的七宝社区做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区域内所有45岁至69岁女性以及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妇女,提供了乳腺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了33例的病症。发现后,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占了33.3%,实现保腋窝率27.3%,未化疗率45.5%。而与之相比较,2009年肿瘤医院进行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中,进行保乳手术和保腋窝者分别只占14%和8%。这个小规模的实践证明了乳腺癌普查的前景。不过,还是缺乏大样本量的调查论证。数据匮乏,自然为公共政策的制定留下了空白。…[详细] 除了预防外,发现后的治疗水平也是问题。乳腺癌其实有好多分类型,针对不同的分支,治疗方法也不同。例如,其中有一类叫作HER2阳性,2011年卫生部官员披露的一个数据是,中国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中大约有三成是该类型。201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到,2008年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45家医院中仅有28家(62%)医院的免疫组化法HER2检测报告符合标准。邵志敏教授还分析称,以我国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20%-30%的比例推算,全国应有5-6万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只有不到20%的确诊患者接受了抗HER2的治疗,与国家90%的比例相距甚远。邵教授说,“这意味着超过80%的患者并未获得针对性治疗,从而了最佳的治疗机会。”此外,延误治疗,很多药太贵且没有纳入社保都是障碍。…[详细] 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茱莉属于典型的乳腺癌高危群体。为此,她做出了切除双乳(保留乳头及乳房皮肤)的举动。据她自己所言,这样能够有效地把乳腺癌的罹患几率从87%降低到5%。这也让许多人认识到BRCA1和BRCA2基因。BRCA基因有肿瘤的作用,如果发生突变的话,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几率会大得多。目前,上海、的一些研究证明这两个基因突变对于中国人也有意义。倘若知道自己是高危群体,就算不采取切除的办法(茱莉的做法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太过于极端),起码可以格外注意,在年轻的时候采取恰当的办法来每年进行针对性体检。而一般来说,倘若家族有一名直系亲属在50岁之前患有乳腺癌或者卵巢癌,抑或有两名直系亲属患有这类型的癌症,那么,就推荐进行基因检测了。根据一篇名为《家族性乳腺癌BRCA1、2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应用》的论文所说,家族性乳腺癌一般发病早,且累及家系中多个。我国家族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5%-10%。目前,在中国,只有协和等少数医院提供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检测服务,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几千块一次的价格无疑很贵。此外,还有一些人为的高危因素,比如在年少时接受过放射性治疗,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