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热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结肠癌

结肠癌步入“三甲”肠镜人群检查比例却不到15%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3-8-2 11:46:18 人气: 标签:结肠癌
导读:隐藏在人体肠道内的癌症正着人们的健康,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结肠癌更在中国恶性肿瘤排行榜上步入“三甲”。据我国结肠癌患者数据统计,结肠癌…

  隐藏在人体肠道内的癌症正着人们的健康,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结肠癌更在中国恶性肿瘤排行榜上步入“三甲”。据我国结肠癌患者数据统计,结肠癌呈现年轻化特点,最小的患者只有24岁。

  但目前,不管个人体检还是单位体检,出于对检查痛苦的恐惧,肠镜成为体检最大的“黑洞”。“结肠癌,如果能在病变早期就发现它,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几乎不会影响寿命。”医学专家表示,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肠镜从“痛苦性大”转向“无痛”,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镜。

  误区解读

  结肠癌很少见?已经排到前三甲

  “常年高脂肪饮食、缺少膳食纤维摄入,以及久坐少动、不按时排便……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均影响人们的肠胃健康,尤其是近年,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发病率走高,结肠癌等重症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专家表示。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们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这其中,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至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原因与遗传、结肠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少纤维、高脂肪饮食习惯等都有一定关系。结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已到中晚期,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

  专家说,结肠癌原本是欧美高发的疾病,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癌发病率也在走高。在他接诊的患者中,最小的才24岁。很多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怕痛?人群肠镜检查比例还不到15%

  “遗憾的是,很多病人对肠镜检查心存恐惧,对医生的依从性差,道听途说,放大了肠镜检查的痛苦,内心纠结,充满困惑。”专家说道,他曾经接诊的一位患者,当出现暗红色血便、坠胀、便次增多的时候,没有当回事,耽搁久了,肠镜检查发现,已经确诊为结肠癌。

  据了解,结肠癌早期,单纯手术可治愈,但由于结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多数病例确诊都相当晚,因此结肠癌患者多数被诊断为晚期。大约25%的患者首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这意味着癌症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另外, 40%至50%新诊断的患者将最终发生转移,这类患者中只有不到5%能5年以上。

  “日本结肠癌发病率很低,而且治愈率高,重要原因就是全民普及肠镜检查。”专家介绍,我国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还不到15%。肠道息肉病人有一部分可以转变成大肠癌,这种变化是一个多年长期的过程。但必须了解的是,较小的肠道息肉只有通过肠镜才能发现和治疗;与许多昂贵检查比如CT、核磁共振、PET-CT等相比,费用低廉的肠镜检查无可替代。

  健康提醒

  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查一次

  “我,40岁以上的人群,一定要每年进行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专家提醒,肠镜和胃镜等体检对发现病情很重要,现在一些单位组织的常规体检,一般没有肠镜和胃镜;同时,肿瘤还是无痛生长,这最能人的免疫机制,因此,往往要等肿瘤有明显性时才会被发现,这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目前,中国结肠癌发病情况是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男性比女性增加的还快。专家表示,这些和人们饮食习惯非常相关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专家提醒,度增多的因素是过多的脂肪摄入,过多的热量摄入。另外,和吸烟、低纤维素饮食也有关系。结肠癌有一种家族性的多发息肉病,这种息肉病的人非常容易得结肠癌。多吃米,多吃蔬菜,多吃一点儿水果,不要无地饮食。

  结肠癌是可以早期发现并能够治愈的,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应该及早到医院早期诊断和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息肉取下来。

  在癌症检查上,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可以自己掌握癌症的早期信号,如逐渐增大的肿块,经久不愈的溃疡,短期内体重减轻,大便时间、次数和性状发生改变等,尤其要引起重视。当发现自己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事明,定期筛检、规律性体检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佳途径。

  肠镜检查“症状”清单

  ●粪便带鲜血,又不能用痔疮解释;●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脓血便,有排不尽感觉,按痢疾治疗效果不好;●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异常或大便带黏液等,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超过3周应格外注意;●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有槽沟;●大便性状改变,出现水样稀薄大便或是羊粪蛋状大便;●出现贫血,粪便检查反复多次或持续出现隐血;●持续性下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腹部肿块、体重减轻。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