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之声上海3月20日讯(记者 程娟娟)作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中国快速上升。在18日下午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28届解放健康讲坛上,来自沪广两地的知名胸外科专家以“倾听‘肺腑’之言”为主题,首次向发布了发现肺腺癌13个突变基因,介绍了早诊早治手段和微创手术的最新。 在中国,每年新增的肺癌发生率有60万人,同时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每年新增的病人将达到100万。根据上海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上海每天有129个新发癌症病人,其中肺癌为23人,死亡的肺癌病人占到所有肿瘤的四分之一。 按照组织学分类,肺癌可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 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别占确诊肺癌病例的15%和85%。肺腺癌是最常见的NSCLC组织学类型,它大约占肺原发肿瘤的40%,较容易发生于女性及不抽烟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说,过去三年他们做了一个亚洲大规模人群基因学的分析,发现了中国人基因突变的特点,鉴别出了肺腺癌的13个显著突变基因,包括最常见的突变基因TP53和一些新的突变靶基因如RHPN2、GLI3和MRC2。 基因谱的发现,并不仅仅在指导用药上有效,何建行表示,在患者做了诸如肿瘤切除的治疗后更能直接达到效果。譬如有一些基因突变导致的肺癌容易复发,而有些却不容易复发,对易复发类型将会采取辅助治疗,其他人群则不必“陪绑”治疗。“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把手术后不同人群分为容易复发、不容易复发,高、中、低风险等不同类型,最终起码三分之一的人群不需要做术后治疗,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和负担。”何建行介绍。 肺癌能不能预防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表示,目前预防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戒烟和尽量避免二手烟。同时,要装好油烟机防烧菜油烟、装修材料要用绿色,注意房间通风,并注意运动,饮食平衡和保持好心情。 说,一旦发现肺部小结节,并不要害怕。“要不要开刀,一定要听专业胸外科医生的话。”如果发现肺部是毛玻璃状的小结节,它是一种惰性肿瘤,发展非常缓慢。如果医生观察等待,只要一年检查一次就没问题,小于5毫米的不必去管;5—10毫米间,就需要三到六个月检查一次;大于10毫米则需要尽早干预。 表示,肺癌的最好干预办法就是手术,而现代的手术是否意味着打洞越小越好?打洞越少越好呢?对此,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胸外科教授陈海泉指明,微创3.0的概念中,更应该注重系统,诸如运用腔镜技术、多学科的参与,以及全方位考虑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比如麻醉时间长短、手术时间长短等。 陈海泉说,在过去的手术中发现,全肺叶切除后的功能要比亚肺叶切除差得多,对于早期病人其实可以尽力保留肺功能,选择亚肺叶切除。如果淋巴没有转移,也不需要去清除“站岗放哨”的淋巴结。通过术中快速冰冻的手段,梦见放鞭炮就可以帮助发现切下来的肿块是什么性质,是否需要再做肺叶切除。“早期肺癌只要做部分切除就可以了。” 在手术中,由于时间的拉长,其实也会因为单肺通气时间以及物的给予而产生切口损伤、脏器损伤、系统性损伤。陈海泉说:“微创不等于小切口,不等于打洞少,手术安全、彻底、有效这是最重要的。就像走纲丝一样,平平稳稳走过去最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打一个洞,把手术时间放得很长,里面捣得乱糟糟;为了干净切个大口子也不对,一定要平衡。” 当天讲坛的现场人气火爆,原定250人的会场在不断加座后仍无法容纳大量涌入的观众,又加开了两间分会场,邀请观众收看解放网直播。讲坛结束后,观众们仍久久不愿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