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教育频道】讯,一提到胃癌,很多人都感觉如同洪水猛兽,也都知道治疗胃癌必须早诊断、早治疗,而诊断胃癌必须做胃镜,但一想到做胃镜人们不但觉得贵,还感到害怕。早期诊断胃癌,不做胃镜可能吗?用验血来化验胃癌-上海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教授领衔的医学研究团队回答,这或许是今后检查胃癌的新方向! 众所周知,早期发现胃癌可以达到95%以上的治愈率,而晚期胃癌的治愈率还不到10%!提早诊断,其实就是在生命。因此,日本从1963年起就出资在所有40岁以上国民中全面实行胃镜普查,使日本早期胃癌发现率达到 60%以上。韩国也从2002年起推广胃癌筛查,早期胃癌诊断率达到50%左右。但这种挨家挨户进行胃镜检查的方法,成本高昂,只适用于人口少、城市化程度高的国家,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尤其在中国农村地区,根本无法推行。 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胃癌病人们死亡?作为国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想能不能在现实条件下,研发一些性高、性强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来完善我国的胃癌普查手段,从而降低普查的成本,弥补普查范围的不足,达到早期发现胃癌病人,早期进行治疗,从而提高人民预期寿命,降低卫生总费用? 朱正纲率领的外科研究团队中包括搞基础科研的刘丙亚、于颖彦等研究员,以及外科临床的燕敏等医生,他们相互协作,大胆创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密切结合的研究思,利用血清抗体芯片等技术,走医学的道。他们不怕脏,不怕苦,从病床到实验室,从手术间到标本库,患者的血液、尿液这些眼中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都成了医生们眼中的珍宝,他们苦苦在各种体液样本中寻觅胃癌诊断新标志物。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支医学的团队在临床与科研的相互配合与通力协作下,在双方智慧的不断碰撞与中,终于发现了IPO-38新型血清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性可达到57.4%,诊断性超过90%。而以前的CEA、CA199等这些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性都不足30%。如此一来,只需病人1-2微升的血清,通过检查发现高危患者并进行针对性的随访,就能提高胃癌的诊断率,且成本低、容易推广和普及。 瑞金医院朱正纲率领的医学科研团队继续围绕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总结,最终筛选出十个胃癌血清诊断学标志物,其中IRX1、PHF10等都是世界首次报道的胃癌相关标志物。团队中的临床小组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术前病理分析规范分期治疗方案、术中温热化疗肿瘤转移等新的治疗手段,使患者5年总体率达44.2%,整体疗效位居国际先进水平之列,为广大胃癌患者带来了生命曙光。 朱正纲教授还透露,此次发现的十个标志物中已有八个申请了专利。将来,通过进一步筛选,部分的肿瘤标志物将以试剂盒的形式进行推广。届时,只要通过验血就能发现胃癌的高危人群,辅以必要的胃镜检查即可大幅度提高中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且,这些标志物对于胃癌的术后复发和转移,也能起到提前预警作用。更为喜人的是,此次研究还弄清了这些胃癌相关标志物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为胃癌靶向药物开发提供了目标和方向,目前已经开始研发相关的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胃癌将可能不再是不治之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