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被覆的部分称裸区,裸区的左侧部分有一较宽的沟,称为腔静脉沟,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其中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有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故临床上常称此沟上端为第2肝门。 第一肝门包括:肝脏的横沟和肝蒂。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组织共同包于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右侧,构成肝蒂。 根据肝外形的沟裂将肝分为左、右、方、尾4叶的形态学解剖方法,因不符合肝内管道系统的分布规律,不能适应肝切除和影像学描述的要求。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在临床上对于描述病变位置,确定治疗方案、特别是肝的切除范围,以及肝肿瘤的选择介入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肝的功能解剖则是按照肝内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某些外形标志来分段分叶的。 Glisson系统即肝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在肝内的分、属支被结缔组织纤维鞘包绕而形成的三联管道系统,似树枝状分布于肝内。 肝段就是以Glisson 系统为中心,包括其所属血供和胆汁引流的肝组织所构成的一的“功能”单位。 左、中、右3支主肝静脉走行区所形成的纵形切面(称为肝静脉裂)将肝分隔成4个部分,称为四个扇区。 肝裂在肝内管道的铸型标本上,显示缺乏Glisson 系统分布的位置,活体之间无裂隙。肝裂有肝静脉的主干走行于其中,临床上切除肝叶或肝段,即沿肝裂进行。 2、左叶间裂:又称脐裂,镰状韧带左侧1cm处至下腔静脉左侧的连线,于人体正中线°;把左半肝为左内叶与左外叶;裂中有肝左静脉走行。 4、右叶间裂:在肝门以上的断层中相当于下腔静脉右缘与肝右静脉长轴的连线。在肝门以下为肝门横沟后缘或肝门静脉右支,与肝右静脉或右前、后支之间的连线;将右半肝为前方的右前叶和后方的右后叶。肝裂有肝右静脉走行。 5、右段间裂:又称横裂,肝门静脉右支或肝门右切迹作为右段间裂的标志,即平面以上为右半肝的后上段和前上段;以下为后下段和前下段。 6、左内叶亚段间裂:在Glisson系统的铸型标本中并无真正的左内叶亚段间裂,只是外科常以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作为部分左内叶切除的边界,因而虚设此亚段间裂。分为上方的左内叶a段和下方的左内叶b段。 CT:首先找出肝脏的三大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肝右静脉,找出门静脉及其分叉部位。门静脉分叉部位可以区分上段和下段,即肝S8/S5,S7/S6,门静脉分叉以上为S8、S7;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之间是右前叶,肝右静脉以后是右后叶 一般规律,从CT上看,最先看到的是S8然后是S2、3,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左内叶为肝裂和肝中静脉之间的区域,胆囊往下的层次是S5,最后的层面一般是S6,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夹着的是尾状叶,即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