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得不到父母的祝福 我是独生女,从小爸妈就把我当宝贝疙瘩。上大学谈了一两场恋爱,终于碰到了这一生我最爱的人。他疼我爱我,又能支持我,我再也不会遇到这么适合的人了。 快毕业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让爸妈知道他的存在,就在电话里和妈妈说了,妈妈并没有替我高兴,反而盘问了不少关于他的问题:身高多少?家是哪儿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学什么专业?找工作了没?……妈妈对我的回答似乎不是很满意,我吼了一声:“是我在交男朋友,又不是你!”就挂了电话。晚上爸爸打来电话,安抚了我半天,说我妈也是为我好,并说:“你别着急去定,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我把男友领回了家,爸爸妈妈没有给他好脸色看。妈妈竟然和他说:“你们的关系我们没有认可,所以你们不要再进一步了。”男友脸色低沉地走了,看着他落寞的背影,我发誓一定要和他在一起,再听到爸妈反对的声音和理由,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和他们争吵起来。爸妈反对的意见很老土:他家和我们家门不当户不对,他个子太矮,专业冷门,以后不好找工作……他们看到的都是表面的肤浅的东西……根本不看他的人品。 我很恨他们成为我爱情的拦路虎,可我也知道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一边是我爱的他,一边是我的爸妈,我该何去何从? 父母是恐惧,不是势利 很多子女都不明白,平日里那么懂道理的父母为何突然变成了“势利眼”,对自己选择的爱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而且他们在意的都是最“世俗”的条件,北京私家侦探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营销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流传得家喻户晓,怎么自己的父母还不懂得引以为戒?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父母并不是“势利”,而是因为“信息缺乏恐惧”,所以产生了防御。正如“是我在交男朋友,不是你”——就是因为与这个人恋爱的是我们,不是父母,所以父母才不像我们一样了解他,所以他们的防御和反对也很正常啊! 我们与一个人花前月下,谈情说爱,感受他丰富的性格和完整的人格,所以我们有机会透过“长相、身高、家境”等外在条件去了解他。但我们的这份了解,不能替代父母的了解。对父母来说,这个人完全就是陌生人。 而且这个陌生人,还要带走他们的儿子或女儿。因此在极度缺乏信息的恐惧下,父母当然会本能地筑起心墙,防御和审视的态度会先跳出来。这个时候,他们不关注外在条件又能关注什么呢?外在条件是人们最能直接把握的有效信息,并对这些条件评头论足一番,显得好像没有那么“高兴”。在心理上,他们其实是在安抚自己的恐惧感。 毕竟,父母和子女的感情是从小到大一日一日累积的,对于突然出现的这个“要将子女带走”的人,会感到格外“恐惧”和“防御”,这也是人之常情。父母的这些“硬邦邦”的行为是人们在“信息缺乏恐惧”下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作为子女不能理解这一层,像兰西一样,直接就给父母贴上“老土”、“势利眼”、“不爱我”、“拆散者”的标签,就更难与父母沟通了。两边的墙自然会越筑越高。 做信息传递者 想让父母允许你们的爱情,首先就要照顾好父母的“信息缺乏恐惧”,做父母和爱人间的信息传递者,给父母机会,让他们像你一样了解你的爱人。 信息给人安全,它像星星之火,在于你一点一滴地渗透。所以当父母挡在你的爱情中间时,请不要着急,切忌不要在父母因“恐惧”防御时,和父母闹性子对着干,这会让父母更缺乏信息,更抵触你的爱人。 先试着每天传递一点他的信息,缓和父母心头的“信息缺乏恐惧”,然后再用你的感情去沟通,让他们看到因为这个人你成长了多少,让他们得到“这个人让我的孩子变得更好,并适合与我的孩子携手创造生活”的信息。这样他们的视线自然从“现在这个人拥有什么”上转移开,而放在“未来这个人能创造什么”上,也自然会更侧重他的内在而不是外表,并且也会更加赞同你的眼光。 让父母看好我们的爱,就要先让父母感到安心,不要让他们感到你还是一个任性哭闹,只会误解他们的小孩。你要将因为爱情更加成熟的那个你展现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你已经懂得体谅父母的不安和恐惧,并有能力争取幸福。 心理关键词:信息缺失恐惧 是指在对某件事、某个人缺乏信息、缺乏了解时,常会产生的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会引发防御心理。我们在光线暗的地方会比在光线亮的地方容易不安,就是因为光线亮时,视觉能收集更多的信息,而在光线暗的地方,我们缺乏信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不太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会喜欢通过认识的人打听这个人的情况,而不是直接与这个人相处,就是因为在缺失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会不安。 心理关键词: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导致的“由部分推理全部”的心理。(作者:四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