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大连肺癌的早诊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的率和生活质量,助力分级诊疗和“健康中国行动”的实现,9月5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为大医二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ntegrated Center for Lung Cancer,以下简称iLCC)启动。作为大连首家iLCC,将赋能肺癌多学科协作,依托胸外科、肿瘤三科、呼吸内科、放射科等品牌科室的强强联合,全方位“狙击”肺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王琪、刘志宇、肿瘤内科病区主任陈骏等专家出席了启动会。 与传统的肺癌诊疗模式不同,iLCC将是一种全新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覆盖全病程的一站式服务。会上,王琪副院长表示:“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能够通过智能、高效的诊断技术,院内外多学科团队(MDT)合作诊疗以及康复管理,形成从健康宣教、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一站式、无缝隙的一体化诊疗中心模式,为滨城百姓筑就的健康堤坝。同时,通过建立紧密和共赢的上下级医院合作模式,有效下沉优势医疗资源,实现同质化医疗。” 肺癌是恶性肿瘤“第一杀手”,在传统的诊疗模式下,肺癌患者诊前缺乏早诊意识;诊中缺乏明确的就诊方向,奔波于多个科室之间,浪费时间与的同时,也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诊后患者缺乏科学的康复指导,术后康复期管理的不到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率及生活质量。如何让患者得到个性化精准治疗,活得长、活得好,是医疗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规范、科学、系统的诊治平台则是“一剂良药”。 刘志宇副院长表示:“医护人员要致力于健康中国的建设,让以往的被动治病向主动防病转变,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将诊断关口前移,并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资源优势集中起来开展个性化精准诊疗,切实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困难。” iLCC就好比一个“九连环”,将肺癌患者的诊前、诊中、诊后各个环节紧紧在一起。诊断阶段,患者可以一站式完成肺癌的专病挂号以及CT、穿刺、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精准揪出早期肺癌;在治疗阶段,通过多科室专家组推背图 详解成院内及远程MDT专家工作组,为患者打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同医院的专家也可以借助物联网及远程通讯技术,实施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康复是疾病全病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教育、营养护理、运动康复知识以及心理疏导等康复指导。 iLCC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患者、医院、国家多方共赢,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新模式。对患者而言,全病程、一站式的服务意味着走更少的、获得更优质服务;对医院而言,iLCC可以提高诊疗效率,加强相关科室间的学科建设及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和交流,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对国家而言,全病程覆盖的疾病管理体系,不仅提高患者健康水平、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同时充分践行国家医联体建设,上下级医院间的帮扶及医疗质控,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助力国家分级诊疗的战略建设。 在分级诊疗的带动下,iLCC模式使肺癌诊疗服务趋于标准化、一体化。此外,国家还在提升抗癌药可及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卓有成效,例如“4+7”带量采购的实施、医保目录的更新等,使百姓用最低的药价享受先进的治疗。陈骏主任介绍:“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从提升就医体验和全方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出发,将多个品牌科室凝结为一个强有力的整体,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而且,大连作为4+7的试点城市之一,受益良多,以肺癌靶向药为例,降幅达到76%,在此基础上,患者还可享受医保报销,按照每个月三盒的用量,患者每月只需支付几百元,大大提升了抗癌药的可及性,也提升了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使延续生命的希望得到长期保障。” 作为大连地区大型综合性甲等医院,大医二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以肿瘤疾病综合治疗等为代表的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凭借着强大的肿瘤防治团队,齐全的肿瘤优势资源,施行肿瘤学科的大融合。据了解,MDT门诊自2014年12月开诊以来,迄今已有超过1000例肺癌患者因会诊获益。此外,大医二院通过资源整合,建成了一个以自身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支撑,纵向贯穿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横向覆盖疑难重症诊疗、急诊急救、居民健康管理的度联动医联体模式的大连地区首个医疗联盟,目前辐射二级医院14家,基层医疗机构150余家,为我国肺癌防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