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热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癌症护理

军医:小儿高热的护理常规

作者:文 来源:未知 日期:2018-7-23 7:05:33 人气: 标签: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导读: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0℃,超高热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彼此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可致体温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故天气炎热时,也可致体温增高。

  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婴幼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强,即使体温高达40℃,一般情况仍相当好,热退后很快恢复。相反,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不高甚或不升。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骤然升高,情况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存在。

  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峰热等,在一定范围内,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小儿对疾病的反应与不同,其热型的表现不如典型。近年来抗生素与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临床,热型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热型的特点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但是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1、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天,高热时至少应1次/4小时,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1—2次/天。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应让患者卧床休息,有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6、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3000ml/天为宜。

  8、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平整,防止受惊。年老体弱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