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爆发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让全社会愈加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前人们更注重治疗,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越来越意识到护理应该与治疗同等重要。”市护理学会秘书长李春燕表示,好的医护关系不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服务满意度,还能节约医疗保健费用,缓解家庭和国家医疗负担。目前,从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都希望护理工作能从综合性大医院下沉到社区,最终进入到家庭,形成完善的护理体系。 患者的诊断、治疗环节主要落在医院,治疗后的护理、康复应该回归社区和家庭。尤其针对老年病和慢性病等需要长期照护的疾病,居家护理是最合适的选择之一。对医院来说,将护理工作下沉到家庭,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方向,让医疗资源、服务体系分布得更合理。 目前,大多数医院处于饱和状态,虽然很多医院都十分重视延伸护理,在病疗结束后进行电话随访,但是医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对每一个患者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指导。如果将护理工作下沉到社区和家庭,患者将获得更为细致地照护,患者对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更为熟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科学、专业的社区护理也能减少病人出院后返院的概率,节约了医疗资源,也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以脑卒中患者为例,如果出院后缺乏专业护理,患者在吃饭、喝水时很容易发生呛咳,甚至窒息而发生生命,发生这种情况需要再次入院抢救,科学、专业的护理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失禁性皮炎、压疮、尿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专业的护理可以预防以上并发症的产生。“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大医防未病。一旦产生并发症,治疗花费高,患者痛苦也大,通过专业的健康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李春燕说。 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化配置有诸多益处,国家政策也大力扶持,但却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专业护理服务需要由专业护理人才来提供、推广,但我国目前护理人才资源短缺。 在公共卫生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李春燕表示,发展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可以积极发挥大医院的作用,大医院可以将社区纳入到发展规划中,做长期、整体的统筹布局,通过自身优质的资源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社区发展,社区护理人员再走进家庭,对患者进行专业护理,并指导家属,最终实现有效的居家护理。 同时,患者的数据信息也可以通过社区与上级医院联系,经过社区对患者信息的筛选,提炼出最客观、有效、核心的内容传递给上级医院的医生,提高运转效率。 在大医院带动社区发展,社区反馈患者信息的过程中,离不开技术手段的应用:互联设备的应用,能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准确、客观的患者信息;全程的数据互联能将信息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针对患者提供相对最合适的护理方案和指导,也能及时收到反馈结果,提高社区护理、家庭护理效率,最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质量。 “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就像人的神经一样,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在临床、社区护理的效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有的放矢,有助于护理工作和养老事业的发展。”李春燕表示。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