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热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癌症护理

第三届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护理组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作者:文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1-7 9:54:48 人气: 标签:癌症晚期的临终护理
导读:近日,第三届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护理组学术年会在沈阳成功举办,该领域目前研究现状如何,研究热点有哪些?看看下面的内容~2019年7月26日至28日,…

  近日,第三届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护理组学术年会在沈阳成功举办,该领域目前研究现状如何,研究热点有哪些?看看下面的内容~

  2019年7月26日至28日,主题为携手合作创新,引领和谐未来的第三届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护理组(简称癌症康复护理学组)学术年会在沈阳成功举办。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名癌症康复护理同仁参会,其中包括25所大学的青年教师以及32所医院的护理部领导、长和临床。

  开幕式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王爱平主任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开幕辞,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谈景旺主任委员发来了贺辞。护理学组刘均娥主任委员、青委会景丽伟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长刘叶分别讲话。癌症康复的目标是使患者在癌症诊断和综合治疗后的生活回归正常化,包括生理、心理、工作、社会以及性功能等方面;使患者尽早调整到生病后的一个新的正常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地回归家庭和社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是一个医患结合、以癌症患者为主体的群众性、非营利性、学术性团体组织。为了使癌症康复活动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抗癌协会康复会于2017年6月2-4日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并成立了各个专业学组。

  癌症康复护理学组成立两年来,积极协助康复会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全民肿瘤防治意识,提高肿瘤防治水平,为促进癌症患者全面康复的科育创造了发展机会和条件。同时,在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上,充分发挥癌症康复护理领域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的引领作用,凝练学科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创新科研;在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和开展本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活动,推广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培养优秀的中青年人才;为我国癌症康复护理的发展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为护理与其他专业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在学术交流、技术推广、人才培养、跨学科专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使全国各地癌症康复护理领域的研究者在这个平台上共建、共享、共赢。

  今年的学术年会,在保持原有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增加了工作坊、基金课题多中心科研合作团队招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与经验分享、运动干预疗法等新内容,使学术交流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次大会以携手合作创新,引领和谐未来为主题,针对以下八个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专题和学术交流。

  由来自高校及各医院康复护理领域的14位青年学者分别进行了研究的展示与交流。内容涉及:①肿瘤心理护理与安宁疗护:如安宁疗护在癌症临终期患者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及症状体验的研究等、疗法在我国晚期癌症患者的可行性研究与效果分析;②应用基础研究:如手臂输液港操作规范及管理、医联体服务模式在肿瘤患者 PICC 带管院外延续性护理效果观察、肝癌患者术后腹胀症状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③症状管理:癌症患者症状群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的动态变化研究、肝癌患者术后腹胀症状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④病房管理:如小白的那些事、乳腺癌全程管理实践;⑤运动干预疗法:如实现型快乐感运动康复对肺癌手术患者运动耐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癌症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运动干预等。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郭巧红博士分享了国际顶尖的癌症姑息治疗中的疗法系列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刘叶长就涵盖输液港技术的国内外临床应用现况、与手臂输液港的最新进展、基于平台的多中心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与交流。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曾迎春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Meta 分析的实施步骤、撰写与发表,并对参会代表在此次会议上提交的Meta 分析文章进行了现场指导。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刘均娥教授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景丽伟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郭巧红教授团队和江苏省肿瘤医院智晓旭团队等分别就各自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作了具体介绍。在场参会代表与项目负责人就多中心科研合作的设计、实施以及可行性等核心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各地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加入多中心的科研项目。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刘均娥教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邓仁丽教授、江南大学李秋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景丽伟博士等介绍了国自然基金课题的选题来源、撰写规范、设计思等内容。在国自然基金获批经验交流的互动环节,共有8名国自然基金课题获得者上台交流,分享了获批课题的经验,并热情地回答了与会代表的问题与疑问,激励了大家申报课题的信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王爱平主任就乳腺癌护理的研究进展作了专题,详细介绍了乳腺癌术后的症状管理、功能康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任护师颜巧元以中国湖北省和美国的乳腺癌男性流行病学特征作为对比,探讨和分析了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心理学特征等,提出我国男性乳腺癌的流行病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亟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调查。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张美芬教授围绕跨学科视野下癌症患者照护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曾迎春博士报告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癌症相关认知障碍中的康复研究。山东大学护理学院的李玉丽博士分享了家庭弹性与乳腺癌患者及其照顾者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结果。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博士系统全面地介绍了SCI论文的撰写、修改与发表的方法与技巧。来自医学院的尹崇高副院长从SCI论文的选刊、等多个环节切入,同分享了SCI论文的发表经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曾迎春博士、江南大学李秋萍教授、大学护理学院庞冬副教授、青岛大学医学院刘聿秀博士、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护理部刘风侠副主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社刘巧艳编辑等分别从研究者、作者、审稿人、临床护理人员和编辑等的角度分享了各自SCI论文撰写、修改与发表的经验,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赵秋利教授针对扎根理论研究作了专题,首先阐述了扎根理论的基本特征、研究过程,详细介绍了扎根理论在护理研究中的实施步骤、资料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扎根理论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经验分享。

  大学护理学院庞冬副教授围绕肿瘤病人的症状管理,报告了循证护理实践的理论框架、核心要素和实施步骤,并对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河南省肿瘤医院的主管护师张文莹,向大会汇报了恶性肿瘤术后淋巴水肿的康复技术,如手法引流、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并从自身的角度分享了淋巴水肿专科的临床工作。《中国护理管理》社执行主编邓寒羽以《中国护理管理》为例,从期刊编辑的角度介绍了论文撰写、与发表的流程。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朱蕾博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李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侯黎莉博士、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郭淑娟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博士生飞也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结果。

  闭幕式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庞冬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她指出:这次大会设立的癌症康复领域不同主题的研究报告、工作坊、扎根理论方、干预研究专场汇报等一系列新、新技术、新方法、新,着实震撼了在座的每位专家和学者。会议的顺利召开,促进了临床康复护理和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促进了学术的和应用,必将惠及广大癌症患者和家庭,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学术平台,希望青年学者们在此平台上能够快速成长,为我国癌症患者的康复护理贡献力量。云南迷人湖

  

下一篇:找好医生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